来源:@华夏时报微博
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
10月10日,北京,雨。连续下了3天的秋雨使得新发地肉类大厅生意清冷,而连续下行的猪肉价格更让商贩们打不起精神。
“猪肉一天一个价,一直往下掉,买肉的都不多囤,这几天下雨饭店生意也比较淡,进货也减少了,生意不好做。”新发地肉贩老王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。
在新发地,白条猪价格已经跌至13.8元—15.3元/公斤。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,10月10日全国生猪线上平均价为12.50元/公斤,较9月底下降0.7%,较2024年底跌幅超过20%。猪肉批发价也跌破19元/公斤,创近一年新低。
从今年总体来看,1—9月份,全国生猪均价为15.1元/公斤,同比下跌10.9%。
而猪价的低迷也影响了上市猪企的营收。牧原股份披露的2025年9月份销售简报显示,9月其商品猪销售均价12.88元/公斤,同比变动-30.94%;商品猪销售收入90.66亿元,同比变动-22.46%;同时,牧原股份今年9月的商品猪销售数量、均价、收入环比均出现一定下滑。
“猪肉价格多跟随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调整,在此之前,2021—2022年先跌后涨,2023年整体平稳,2024—2025年先涨后降。经过养殖户退市及中小养殖场转型,当前养殖规模处于近年来的新高水平。”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晶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价格持续下行
当前,猪肉价格正经历一场“暴风雪”。
“现在的价格和去年高点比起来,猪肉价格每斤能差4、5块钱,一头猪200多斤你算算能差多少钱?而且肉价越贱越走不动量,都买一天的量,怕买多了第二天降价反而亏了。”老王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。
买家们的顾虑恰恰是当前猪肉市场的真实缩影。
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监测数据,近期猪肉相关价格呈现不同程度下行趋势,其中生猪价格、猪肉消费价格持续走低,生猪期货也在今年10月以来加速下跌。
生猪方面,线上市场价格近日已连续下滑,且跌破13元/公斤关口,10月10日的线上生猪市场价格为12.50元/公斤。对比往期数据,该价格低于9月底的12.59元/公斤,低于8月底的13.77元/公斤,也低于7月底的14.22元/公斤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底,生猪价格为15.98元/公斤,2024年8月一度超过21元/公斤。
猪肉消费价格同样处于下行通道,目前线上猪肉批发价格已跌破19元/公斤,10月10日的价格跌至18.85元/公斤。对比以往,9月底猪肉批发价格为19.40元/公斤,8月底为19.76元/公斤,7月底为20.50元/公斤。2024年年底,该价格达到22.37元/公斤,2024年8月更是迎来高位,一度超过27元/公斤。
生猪期货的下跌幅度则更为显著,从行情数据来看,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在今年9月份已累计下跌约9%,而进入10月后,仅短短两个交易日(10月9日、10月10日),该合约累计下跌幅度就逾8%,其中10月9日单日大幅下跌5.88%,10月10日继续下跌3.21%。
华龙期货研报显示,当前生猪市场供给端压力未减,后续可能进入“供需双增”格局。预计10月份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善,猪价仍然承压运行,预计未来生猪价格或将维持低位震荡。
供应充足态势仍将持续
猪价下跌,背后是养殖户的亏损漩涡。
数据显示,当前,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头猪亏损高达50多元,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更是每头猪亏损150元左右。
亏损超出预期,部分养殖户的出栏计划受阻,东北地区的二次育肥现象再度升温。同时,屠宰企业在终端消费疲软的情况下持续面临销售困难,白条猪滞销甚至订单取消的情况有所抬头,压价收购已经成为常态。
与此同时,企业也开始降价抛售,这无疑进一步拉低了整体市场价格。
10月10日,大北农披露的2025年9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,9月份其生猪销售数量为37.37万头,环比增长6.10%,同比增长33.08%;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.64%,同比增长-6.24%。
新希望9月份销售生猪139.42万头,环比增长4.22%,同比增长16.92%;收入17.46亿元,环比增长1.39%,同比增长-23.82%;商品猪销售均价12.89元/公斤,环比增长-4.80%,同比增长-31.47%。
温氏股份9月份销售生猪332.53万头(其中毛猪和鲜品299.46万头,仔猪33.07万头),收入49.75亿元,毛猪销售均价13.18元/公斤,环比变动分别为2.45%、3.11%、-5.18%,同比变动分别为32.46%、-15.16%、-30.81%。
“从长期来看,能够推动猪价调整的根本还在于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。当前支持生猪适度规模养殖,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仍是未来生猪市场发展的方向。中小养殖户为主的中型家庭农场有望发挥灵活性优势,以特色养殖或者以公司+农户等形式进行养殖转型。同时,龙头企业也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,合理淘汰能繁母猪,产业结构或趋于均衡发展。”李晶表示。
从预测来看,今年四季度生猪行业将呈现“产能充沛、供应充足”的态势,这也意味着猪价后续的上升空间会比较有限。
不过,当前针对猪价的调控政策已在逐步推进落地,一方面,国家收储冻猪肉正在加速,8月和9月,国家已启动5次冻猪肉收储,10月10日再次收储1.5万吨冻猪肉;另一方面,今年7月,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,提出“合理淘汰能繁母猪,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,减少二次育肥,控制肥猪出栏体重,严控新增产能”,释放了猪业“反内卷”信号。9月25日,农业农村部再次强调要“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”,按照预测,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维持在3900万头附近,受此影响,2026年下半年商品猪的出栏量或将逐步下降,届时猪价有望迎来回升。
责任编辑:徐芸茜 主编:公培佳